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网站
 松原教师研修网与您相约 伴您成长,今天是
首页(Home) > 研修资源 > 报刊精品 > 正文
特色学校建设专题
发布日期:2013/4/7 16:24:36  浏览人数:1735  编辑:科研处
摘要:
特色学校建设专题
 
 
 
 
 
特色学校创建随想
 
 2003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第8期署名刘世民等的文章《鲜活的生命力》。
四川省一所小学,校名不祥,地处秦巴山区。学校所在的县是内陆城市,工业底子薄,交通不便,邮电、能源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这所学校距县城还有40公里,其中有26公里碎石泥土公路,交通极为不便。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其他各方面条件都无过人之处。但其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农村的特色),在良好地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常年坚持走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在剪纸、刺绣、纸扎、泥塑、根雕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使这所学校所在的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剪纸艺术之乡”,被四川省命名为“四川省文化特色之乡”。一所学校带动了一个乡镇乃至一个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所学校的特色极为鲜明。因此,特色首先应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我认为围绕鲜明的个性色彩特色还应由整体性、稳定性和辐射性。
下面还是从这所学校创建自身特色的过程中来找找答案。
学校是1949年创建,创建特色是从86年开始的,至03年已有17年的历程。86年一位美术教师在美术课上教学生剪纸,从此就开始了学校特色创建之路。为什么想到在美术课上教剪纸的呢?80年代初,学校搞“农科教结合”,镇政府给学校划拨了30亩农场,100亩林场,学校搞勤工俭学,办学思路开始从只抓升学转变到也抓劳动教育。82年学校领导提倡素质教育,这个学校的老校长很有思想,组织教师开始搞教学实验和改革。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尝试,86年美术教学重点搞一下民间文化的东西。学校因地制宜选择了剪纸艺术作为突破口。一是美术教师学过剪纸;二是农村条件差剪纸花费少,比学书法画画要省得多。这位教师有一股热情和韧劲,从课堂教学开始,激发学生学剪纸的兴趣,很成功。他自己编写了《怎样学剪纸》一书,赠给学生人手一册,作为美术课补充教材。学生没有剪纸工具,他就自己找遍邻近各修表点的废旧发条,麽利了上千把剪纸刻刀,赠给剪纸爱好者。他还组织了“剪纸艺术课外小组”,尽职尽责地当好辅导员。
学校为创建这一特色给予大力支持。为教师举办个人和多人剪纸联展,组织学生欣赏收集的名家剪纸作品,举办校内学生剪纸作品展,巧手制做现场表演、书法剪纸比赛,艺术节等活动,营造浓郁的学剪纸的氛围。学校成立了“梨花书画协会”,开始了系统的辅导会员学习书法、绘画、剪纸、布贴、纸札、泥塑、根雕、刺绣和雕刻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十多年协会发展会员1600多人,这些学生不仅书法、剪纸好,绝大多数还是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创作的书法、剪纸作品上万幅,其中两千多件参加了国家、省、市,县美术专展。学生家长看到了孩子的作品,非常兴奋,非常支持。十多年学校形成了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生对剪纸的反映怎样呢?
第一,实用性强。第二,容易学,学生都很喜欢。第三,对学习有帮助。剪纸首先要想、次之要构图,再者要动手。要把自己想的东西通过刻刀和纸表现出来。他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一句话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呢?
首先影响了学生,再通过学生又影响了家长,又影响了周围群众。形成了全镇的特色文化。剪纸艺术给这个学校所在的乡镇、县带来了知名度。这所学校特色定位首选了民间文化,又通过剪纸促进了当地的民间文化的发展。
有哪些特色成果呢?
415件作品获等级奖。432件作品在《教师报》、《教育周报》、《少年百科知识报》、《农村孩子报》、《少儿剪纸》、《少儿书法报》、《少儿美术报》等刊物上发表。12件作品获“全国峨眉山杯大奖赛”优秀作品奖;62件作品获“东方剪纸艺术大奖赛”等级奖;10件作品被推荐到日本、新加坡参展;有11件作品被省美术馆收藏等各类奖项不胜枚举。
从这所学校特色的定位和发展本人受到这样的启发。
1, 有一个认得上的好领导。这里认得上就是有特色的办学思想,是要真干,不是想想干干,停停看看。校长要坚持不懈地领导教师实践尝试。要对特色进行整体规划。这里要特别强调校长的具有特色的办学思想。没有这一点,学校的特色就难以实现。
2, 有一支特色的教师队伍。这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关键。特色队伍从哪来?全靠校长的发现、挖掘和培养。这所学校从发现一位美术教师开始逐步培养了一支特色教师队伍。
3, 要有特色课程。这里课程既包括特色教材还包括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上面讲的这所学校,有特色课程。教材有《怎样学剪纸》、《剪纸入门》、《剪纸练习册》三本书;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各种特色活动,“梨花书画协会”,艺术节(特色)等形成了特色的校园文化。
4, 有特色的教学制度创新。特色课纳入教学计划,保证特色课程的实施。要围绕特色建制度、定规划、开展活动。
5, 有特色成果。这是特色创建经历一段时间以后的必然产物。
以上这些,又可用这几性来概括。鲜明的个性,稳定性,整体性,辐射性。鲜明的个性就是自己独有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就是学校最亮丽的东西。要从那几个方面才能显示出来?要从师资队伍上,从校本课程上,从制度建设上,从校园文化上,从教学成果上。从这几个方面的显现出来。这样才能鲜艳、才能亮丽。
整体性就是特色教育要和学校各个方面联系起来,不能单打独斗。要将特色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特色作为一根线,一根发展学生特长之线,用这根线还要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稳定性就是要有时间保证。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实验、实践和提炼形成比较有效的机制。
辐射性就是在整体性和鲜明个性的基础上带动了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可以说是以特色为突破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这是我个人对特色的几点理解提供给大家参考。
在创建特色学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个人认为有这几点可以考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首先从学校的教师队伍出发,要发现教师队伍中的特色人才,以此作为特色定位的起点。因为,创建特色教师队伍是关键;其次,特色选项要和当地教育资源结合起来考虑,这样能较充分好地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进行特色教学,开发校本课程,特色有群众基础就比较容易形成特色,一句话要善于把周围蕴藏在群众中的特色转化成学校的特色;再者,特色的选择可以小一点或者说针对性强一些。为什么这样说呢?针对性强一些,特色选项小一点便于操作要抓住一点进行突破。如写字,跳绳、形体训练等。但仅停留在一点上还不能形成特色,还要有此扩展开去。还有一点应引起注意的,就是在特色选择上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使这个特色项目只能对一部分学生开设。比如,有的学校把小足球作为学校特色,但小足球课程只向男学生开设不向女学生开设,不是面向全体。这样的特色项目就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是残缺的,我看只能算是学校的某一项特长。不能成为学校的特色。
特色定位以后学校要静下来制定特色实施方案,要制定详细的方案。方案的制定可以请有关专家指导,使方案更完善更可行。
方案制定好后,学校就要操作实施,就要狠抓落实。校长要坚定,要坚定不移地抓特色,要拿出相当的精力来思考实施。
 
 
 
 
特色学校建设策略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素质教育纵深发展,中小学校“特色”建设已日渐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话题。因此,打造中小学校特色已渐成学校实践的热点。现就学校特色打造相关内容作如下浅议。
一、分辨清学校总体特色和分项特色
学校特色由总体特色和分项特色组成。
总体特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风貌,是一所学校通过长期办学实践所总结提练出来的一种文化精髓,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主题,是实现从知识育人向文化育人的转变的载体。总体特色一但形成,学校各项工作包括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将围绕特色主题进行打造,并努力突显。
分项特色是构成学校总体特色的要素,是丰满总体特色的具体内容,是总体特色的在各项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分项特色主要内容包括校长的办学思想、特色的教师群体、校本和师本教学研究、高水平的特色项目、个性化的校园环境文化、特色的学生个人等要素,正确把握这些要素,对于全面科学规划、全方位强势推进学校特色打造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结合校情打造学校特色
每所学校所处环境不同,发展历史不同,办学方式也不相同。因此,如果不考虑各自不同实际情况办学,并打造出自身的特色,学校就不会有生机和发展。
校情包括学校发展历史、文化底蕴、地理位置、环境状况、教师情况、学生情况、经济实力等因素,其中教师情况和学生情况尤其重要。只有充分考虑了校情,并结合校情打造特色,学校才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型人才,学校才会在竞争中发展。
三、打造相对稳定的特色项目
学校特色还应有突出的相对稳定的“特色项目”。“特色项目”既是特色学校的表征,也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础。“特色项目”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本校优势和潜能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单项特色,它在同类学校中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打造学校特色过程中,“特色项目”的选定十分重要,它既决定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学生的发展方向,也决定学校最后能否形成“特色”。
“特色项目”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围绕学校总体特色主题来打造“特色项目”,使我们的所有“特色项目”能体现总体特色思想。二是学校“特色项目”的选定必须考虑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那种只有少数学生介入的特色项目,层次再高,也只能培养部分特长学生,不可能对学校整体工作形成有力的推动。三是“特色项目”的确定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发扬本校优良传统,充分考虑本校教师的专长和愿望,深刻挖掘和利用独特的社区资源。
“特色项目”具体包括德育工作特色、各学科教学特色、活动特色、后勤工作特色等。其中,各学科教学特色的打造更为重要,其难度也相对大,但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努力打造语文、数学、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特色。
四、打造特色的教师群体
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是学校精神和力量所依。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特色建设要靠特色教师来实现,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并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因此,作为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应该坚持把培养特色教师群体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常抓不懈,通过教育科研,在科研中转变观念,提高素养,使每一个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使全校教职工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形成一种精神,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只有这样,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五、打造突出的校本和师本教研
教育科研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有效途径。科研兴校的思想能把学校带入一个较高层次的发展,使得学校的特色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校本和师本研究上下功夫,并把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等作为研究的主要价值取向,引导教师围绕学校特色主题开展一系列微型课题研究,加深对与特色主题相关理论、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特色操作的能力;要围绕学校特色主题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高全体教师实施特色教育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学校特色资源的开发者,并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促使课程资源的多元发展。
七: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是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规范的行为习惯,共同的良好的精神面貌。独特的校园文化是特色学校最本质的标志。
校园文化包括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有形的文化是物化的文化,是学校特色的外在体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绿化、校园美化、校园宣传阵地等,要根据学校特色创建目标和主题,从细微处着眼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学校个性和吸引力的“教科书”。
无形文化主要是精神的,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包括师德师风、包括教育教学管理等,是师生的精神风貌,是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和后勤管理水平的体现,它比有形文化更重要。
八、培养特色的学生群体
我们努力打造学校特色的最终目标,就是促使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课堂教育教学以外,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全校范围内,多层次、高规格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语文活动、数学活动、音体美活动、校园活动、校外活动等,为学生发展特长搭建平台,为学生展示特长提供机会和舞台,让学生的天赋得到充分展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显示特色教育的无穷魅力,促使学校涌现一大批富有个性的特色学生,实现“人人能成才,个个有特色”的素质教育目的。
总之,学校特色要深入全校师生灵魂,在研究中深化、在实践中提高,让社会知晓和认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充实,不断丰懑。
(作者:杨达乾)
 
 
 
特色学校建设之我见
内容摘要:
学校要办出点特色,犹如人要活出点个性。要办出一所富有教育力的特色学校,就意味着办学特色既不是特色活动,也不是学校招牌,应该是学校文化特质的集中表现。
关键词:特色学校 文化特质 影响模式 校园文化 教育方式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始至今日,大多校特色建设未成气候。由此许多教研机构、校长开始进行实践探索。
本人担任教导主任十三年也在深深地思考着:学校要办出点特色,犹如人要活出点个性。但在特色办学的过程中,每所学校体会与收获却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将特色办学办成了一系列特色活动,特色活动越多,学校的办学特色反而越不明显。有的学校将特色办学办成了在特殊项目上取得特殊成绩的过程,但却让学校的办学方向有所偏差。有的学校将特色办学看成一种办学信仰,虽然没有特别出彩的特色活动,但办学特色却渗透到了办学过程之中,渗透到办学活动之中。个人认为,要办出一所富有教育力的特色学校,就意味着办学特色既不是特色活动,也不是学校招牌,更应该是学校文化(包括校园文化)特质的集中表现。
一、文化特质是特色学校之根
一所学校拥有什么样的文化特质,在这所学校发生的人影响人的方式方法就是什么样。很难相信一所像军事管理的学校,教师影响学生的方式是和风细雨式的,也很难相信一所向往绅士文化的学校,教师影响学生会采用训练或者强迫的方式。同样的道理,训练或者强迫的影响方式本身就是对绅士文化的侵犯。如果教师在拥有绅士文化的学校中采用训练或者强迫的影响方式,非但学生会反对这位教师,这位教师的同事也会对这位教师采取间接或者直接的抵制与批判。
一所学校拥有什么样的影响方式,原则上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师,也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学校不是单纯的名校升学率(有的考入时代中学、华伦中学、黎明中学、文博中学等),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如何挖掘学生潜质的优势。试想,如果特色学校建设不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为特色,不以为自己学校特色生源寻找与之相应的特色教育方式,这样的特色学校恐怕是以作秀为主而不是以特色办学为理念了。
二、生源分析是办学特色之源
今年暑假期间培训处组织到北京“史家小学”参观考察。我慕名来到这所学校,可真到了这所学校,我多多少少还是觉得失望,离我心中想象的北京名校相去甚远。但既然是名校,那自然有出名的地方和出名的道理。比如,小学学校有建游泳池。比如,一年级学生生源优质,起点好,而它成为名校的原因是出名加“进步大”。“进步大”并不等于优质,甚至永远也不可能优质。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能力而言,“进步大”比“优质”更具有现实意义。
有的名校之所以能够以成功教育出名,并不在于成功教育是一个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而在于成功教育对这所学校的学生的迫切程度。如果将成功教育迁移到其他学校,许多学校一切会难以接受,虽然他们也认为成功教育有不少可取之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大家的答案可以大同小异,但什么是最适合自己学校的教育,估计每个人的答案就大异小同了。教育的难度并不在于对前者的追问,而在于对后者的选择。不管教师懂不懂学生(包括学生家庭背景),教师都会去教学生。如果教师不懂学生,那教师就会在教上非常主动,而学生在学上就会非常被动,直至放弃,甚至发展到休学或流生的现象。如果教师读懂了学生,教师也会在教上主动,但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主动而学得更主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明显的区别呢?这就像农夫是否为庄稼提供适合的土壤一样,当庄稼与土壤不相符合时,看起来你在改善土壤,实际上越改善,两者的差距越大,当庄稼与土壤相符合时,你越是改善土壤,庄稼长势自然越好。因此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潜力,并据此在学校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特色,虽然不一定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天才,但至少可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来。本学期陈校长提出“阅读节”,让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重在过程,除了班班有图书角,定期(星期三下午)班级轮流到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看书外,还组织学生观看《桃李园》,古诗词背诵领悟古诗词和《三字经》,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一本以上教育专著,如《给教师建议》等,我校王发源老师还评上福州市十大书香家庭,以及师生通过阅读撰写大量作品,发表文章做成长栏,使校园文化建设大放溢彩,从而使师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可能比获得成绩更有现实意义。
三、影响模式是办学特色之形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但遗憾的是这些学校的文化特质并没有转化为学校特色。于是,很多学校干脆就放弃了从文化特质的视角建设特色学校的路径,于是出现了一大批对学校办学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特色学校建设活动,这样的特色学校建设追求的是学校特色,也就是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比如,其他学校搞跳舞,我们学校就搞唱歌、腰鼓等;其他学校搞书法,我们就搞美术。反正人家搞的,我们就不搞,自然,学校特色的本质就是锦上添花,学校多几朵花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可问题在于这样的学校特色建设往往游离于学校主要教育工作之外,学校搞一两个办学特色还是可以的,如我们学校在县政策的支持下,开办了“禁毒基地”,让学生从小就懂得了毒品的危害性。因此,不把办学特色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办学特色入不了主流,学科教学也特色不起来。我校“禁毒基地”与《品社》《品生》课有机联系起来,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学校文化特质之一。
之所以很难看到把特质文化转变为特色学校的成功安全,缘自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特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相比,特质文化既不正式,也不具有正式权威,当制度文化进入或者侵入学校时,学校往往将特质文化隐入二线,只是偶尔有需要的时候才将其招出来(我校也有编辑《文化校典》一书)。二是特质文化并不能直接实施于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转化为具体的影响模式和管理模式,才可能起到教育与管理的实际效果。当学校管理者只是对外宣称学校有什么特质文化时,这只能说是个人理念,要将其转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还需要管理者有足够的勇气在制度文化中渗透和展示特质文化,也需要管理者有足够的智慧将特质文化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中一影响模式。
现在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校本活动而非校本课程上,这也是为什么办学特色往往因校长而异或者因社会热点的变化而变的根本原因(现在许多掀起学习《弟子规》)。虽然学校课程设计的空间不大,但在设计学校课程过程中,却隐含着教学安排和学校文化的实现形式,我校近三年来校本编写了《绿色家园》、《情系闽侯》、《校园安全手册》、《弟子规》等,因为我们知道,课程本身就是学校的核心文化,而教师与学生日常行为方式和学校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就显现了学校的文化特色。
四、培养目标是办学特色之果
既然学校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专业机构,那么判断学校办学特色最终标准,就是学校对学生的影响结果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惯常所讲的培养目标。谈论特色学校的建设,虽然建设的主体是学校,但学校的建设都是依托于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的学校越有特色,学生就只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工具,只有将学生成长融入学校特色建设中,或者说让学校特色建设服务于学生成长,这样的特色学校才有教育力和生命力。
根据生源分析,可以确定学校采用什么样的特质文化,根据特质文化,就可以确定学校的影响模式。根据影响模式,可以大致确定学校培养目标。我们学校是县唯一实验小学,就是定位为实验,辐射作用,但不能将特色学校与培养特色学生等同,这是从文化特质角度来讲的。
对等特色学校的建设,立意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如果把学校特色理解成在常规教育工作之外做些工作,也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学校在多了亮点的同时,也多了个包袱,学校多了特长学生,但少了许多优秀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特色学校重在突出办学特色,也就是在学校特质文化和影响模式上为学生寻找到适合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变得更优秀提供更适合的教育方式。
(作者:闽侯县实验小学 林瑞庆)
 
如何建设特色学校?(摘编)
——特色办学的第一步:特色资源梳理
 
“通过特色办学,学校能够把原本的劣势转变为自己的优势。”
外塑形象,建立“突出自主意识、经营意识、服务理念”的管理新结构,实行工作包干责任制、教师服务承诺制以及面向家长与社会的定期汇报制度,同时在校内外开展各种诚信文化活动。
“学校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调整改革自身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过程,因此,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学校过去的、现在和未来的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作为特色办学的第一步,她建议普通学校采用管理学通用的“SWOT分析法”对自身现状进行“特色诊断”,弄清学校的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风险(threat)。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的特色资源进行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特色办学的现实路径。
至于什么样的内容才能算得上“特色资源”?胡方为与会的校长们列出了长长的一串要素:学校创办情况和发展历程,历任校长和名师情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办学目标的传承与演变情况,校歌、校徽、校标、校刊等的沿革情况,学校独特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学校独特的制度与文化传统,等等。
——特色办学第二步:特色模式构建
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校长张雪龙把《特色办学:校长的智慧行动》作为自己的演讲题目。他解释说:“特色办学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现有的办学体制下,校长的自主空间是比较有限的,我们只是在螺丝壳里面做道场,这就更需要校长的智慧行动。”
在万航渡路小学做了18年校长,学校在张雪龙的主导下发展为“群众性教育科研”名校,他本人也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回顾18年的特色之路,他把学校发展概括为“学会参与、主动发展”、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和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均对应一个研究课题。
张雪龙是一个崇尚哲学思辨的校长,“没有哲学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教育,不能哲学思辨的校长成不了教育家”,“我们需要创造性地提出口号,更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类似的“名言”,他有很多。
对于特色办学,他的观点也是“哲学味”十足:“特色办学一定是合乎规律的,校长的智慧行动一定是体现在对规律的遵循上的。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以优化的过程去争取优化的结果。”
从万航渡路小学科研兴校的发展历程中,张雪龙梳理出三条有规律性的特色办学经验:一是在哲学思辨中准确定位,实现办学主体与办学客体的辩证统一,二是在精华继承中善于突破,实现快速发展与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三是在不懈坚持中循序推进,实现总结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强调“校长的智慧行动”,另一方面总结“特色办学规律”,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因为前者意在破旧立新,而后者似乎又在追求循规蹈矩。
张雪龙说:“校长要练就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看清本质,在千头万绪的实务中理出头绪的本领。因为再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其规律存在,都有其逻辑可循。办学的特色一定成就于潜心的办学实践中,成就于长期的执著追求中。”
 从校长角度来说,建设特色学校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詹华军认为,有志于特色发展的校长需要具备四方面能力:能提出共同愿景,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实现科学管理,对教师有适当的激励。这其实修正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对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也许更应该说“一个好校长外加一批好教师才是一所好学校”。
——特色办学第三步:特色文化
不过,时间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卢献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当特色成为学校文化时,特色学校就进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不会因为学校领导的调整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
论坛上,几乎每一位发言者都把“特色文化”作为特色办学的最高境界。因为文化的影响是最稳固、长远的,教育是影响人的工程,要追求长久效应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最终超越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层面,实现文化管理。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说:“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个系统、全方位的学校变革活动。在这一变革中,学校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文化传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与基础,学校文化建构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
特色办学的依次上升的四个阶段,即项目特色、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张雪龙评价说,“特色是有灵魂的、整体的、渗透式的文化精神存在,它不是单独的实体和单项的成绩,但却是无处不在,可见、可听、可感受的。”
对于学校文化,张雪龙转述了一个形象的说法。1995年,当万航渡路小学的“学会参与”刚刚崭露头角,一位前来调研的教育专家对他说:“张校长,如果哪一天,无论谁走进万航渡路小学,不用你校长介绍,就能感受到,你们是搞学会参与教育的,人人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个个都是学校的主人,只有到那个时候,你们的学会参与才算真正成功了。”
——特色办学第四步:特色价值转化
“办好特色学校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论坛期间,会场外的一条标语引起了与会校长们的关注和议论。这其实传达了论坛主办方的一个立场:特色办学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龚春燕说:“特色学校建设不是少数学校的事情,而是多数甚至每一所学校都应当追求并能够实现的。特色学校也不仅是城市所独有的,而是应该在城乡社会中共有的、普遍存在的。”
陈军在论坛上介绍了“区域整体推进”的经验:以发展规划为纲领,引领特色发展;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支撑特色发展;以教研科研为抓手,牵动特色建设;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推动特色建设。
其中,差异发展策略显示了永川发展特色学校的可行性。根据办学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永川区对各所学校进行分类要求,划分发展的目标层次:薄弱学校发展优势项目,有项目特色的学校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明显的学校成为特色学校,并朝着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一所学校各有特色,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实现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特色学校创建的因素浅析 
 
特色学校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的学校。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长期进取和积淀的过程,包含的因素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因素

1、学生因素。学生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实现者,是特色学校创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特色的载体,学生的现有基础就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现有基础,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就是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创设最为有利的环境和机会,学校必须考虑学生的主题需求和学生想要什么样的发展,最后学校特色也通过学生表现出来,学生的成长就是学校特色的重要体现途径,学生通过特色学校发展也得到发展,那么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就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才能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

2、教师因素。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特色建设要靠特色教师来实现。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校长只有把先进的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必须首先加强特长师资的培养和使用。围绕学校的特色主题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团队学习,启发指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培养他们成为学校特色资源的开发者;要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建立、充实与特色主题相关的书刊资料库,引导教师围绕学校特色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加深对与特色主题相关理论、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特色操作的能力;要围绕学校特色主题定期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活动中注重发挥原有特长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高全体教师实施特色教育的能力;要通过内引外联,大胆启用特长教师挑大梁,聘请校外有专长的人员参与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担任学校特色师资培训的辅导员,提高教师的专长;要构建促进教师特长发展的评价机制,创设让教师进修学习、提高特长的机会,搭建让教师展示特长的舞台。总之,学校要把培养特色教师群体作为一项战略工程。

3家长因素。教育包含学校,家庭,社会诸多因素,家长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要争取他们对孩子学习和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解和支持,也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学习,改变他们的观念,让家长积极投入进来,特别是要让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并为之发挥积极的作用。

4、校长在所有特色学校的人力要素中,校长是最关键的要素。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校长只有确立适合本校特点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鲜明的办学理念,并广泛宣传发动,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学校才有了自我超越、追求特色、创造特色的可能,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感召力才能得以增强。实践证明,凡是学校办得有特色的,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较高的,其校长必然有独特的办学思想,并把它渗透到学校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
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来源于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来源于对教育现象的哲学思考和本质把握,来源于在实践过程中对教育理论的娴熟运用和深刻内化,来源于对本校独特历史、资源的深刻总结和充分挖掘。总之,校长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善于把当前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自己对教育的追求与本校实际相结合,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

5、团队因素。学校班子的思想观念必须统一在一个层面形成合力,这个团队对特色学校的建设举足轻重,大到方针政策的出台,小到清洁卫生的打扫,不可能有力的分解。各处室各部门要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教师这个团队主要是责任心责任感,家长这个团队主要是争取对教育的热心关注。

二、 时代背景和文化积淀因素

1、政策因素。地方政策对特色学校建设和整个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当地政府对教育的理解认识深和宽容度大,那学校发展就如鱼得水,学校特色建设就突飞猛进,反之就纸上谈兵,水中捞月。
2、学校的文化积淀因素。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其核心是校园内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与精神面貌。这非几年十几年就能显现,有时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独特的学校文化是特色学校最本质的标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经说过:“学校是文化的园地,办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铸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因此,要创建特色学校,必须注重学校文化建设。
首先,要根据学校特色创建目标和主题,努力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物质环境是学校特色的外在体现,是一门隐性课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从细微处着眼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学校个性和吸引力的教科书,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其独具特色的魅力。
第二,要根据学校特色创建目标和主题,努力建设校园管理文化。学校的管理文化,由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其运作机制组成,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也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持力和推动力。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主题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研科研、师资培训、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及教师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特色建设的管理制度,使管理机制与学校的特色目标和办学思路相匹配,并通过其强制作用,慢慢使之转化为具有持续的、恒久的、无所不在的精神文化。

3、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所处的环境不容忽视,社区,街道,居委会需要为学校发展酝造气氛,要为特色学校摇旗呐喊,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他们的协调和帮助,甚至抛头露面为学校排忧解难,需要他们对教育的宽容和大度,“地主”的作用在此表现。

三、 物力和财力因素

1、学校的原始积累因素。特色学校需要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短则十年二十年,长则上百年。学校文化、历史、风俗、习惯、校园建设、对社会的贡献、校友的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在发掘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必须纵观学校历史和原始积累,在比较中选择最适合本校的路,这就是基础。

2、学校的财力因素。这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每一个特色学校建设中都会遇见的瓶颈问题,在特色的打造中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就需要经济为基础,从教师的培训打造,校园的建设,文化氛围的形成都需要钱。而财力的拓展是校长最需要考虑的事情。财政薄弱的地方,教师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谈特色学校建设肯定有难度,对教育不宽容的地方做特色学校也得费力而且肯定会引发争议,经济发达地区相对来讲就容易得多。

3、社会重教的因素。如果一个地方已经形成浓郁的尊师重教和捐资助学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没有办教育办错的政府”这种认识,“花钱花在教育上错了我负责的”这种豪言壮语已经理直气壮和家喻户晓,那当校长的你办出特色学校就有充足的底气的了
 
 
特色学校建设浅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求:中小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确立长期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获得优秀办学成果的学校。近些年来,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
办特色学校就是寻找一条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途径。特色学校建设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诉求,也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匮乏问题的重要举措。
第一,特色学校建设具有普遍性。特色学校是具有独特个性、独特风格的学校,不是少数学校的事情,而是多数甚至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并能够实现的。特色学校也不是城市所独有的,而是社会共有的、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同样需要建设有特色的农村学校,以满足农村儿童多样化的教育需要。
第二,特色学校建设具有优质性。特色学校是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成功,能够得到兄弟学校、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认可的学校。学校特色的本质是创优,即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创设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育文化环境和氛围,更充分地发挥育人功能。
第三,特色学校建设具有独特性。学校应从国情和市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体现教师的特色和学校的个性,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选择地建设,有重点地突破,以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潜能的发展需求。
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特色学校建设的区域推进应着眼整体性。区域教育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和发展的,任何一所特色学校的发展都依赖于区域内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必须将个体学校的发展融入整体发展之中。
第二,特色学校建设的区域推进应强调开放性。开放是区域教育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内开放,能优化结构;对外开放,则是进行内外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条件。只有开放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保守和封闭的教育系统必然阻碍教育的发展。
第三,特色学校建设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学校的教育特色,实质上就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产物,它既凝聚着本校办学传统的精华,又包含符合时代价值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内容。所以特色学校建设中要把学校优秀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经验与教育特色体系融为一体。
我校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及成绩
近十年来,淮北市杜集区实验小学本着继承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则,提出了“翰墨飘香,立字立人”的办学思想,努力实现“教育创造师生幸福,翰墨建构文化风骨”的办学目标。
第一,学习书法,先学做人。中华书法的传统强调书品和人品的统一,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立字”是载体,“立人”为根本。通过“立字”而立德高之人、立智明之人、立体健之人、立勤劳之人。通俗地说,也就是让每个学生在练书法的过程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我们在校园中塑造了“立字立人”主题浮雕,创建了主题文化墙,用书法家或师生的书法作品装饰校园楼道、走廊,让学生在墨香氛围中随时随地得到感染和熏陶。此外,从2006年9月开始,全校各年级开设了书法课,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改进了书法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在认真读书写字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增长了智慧,净化了心灵。
第二,特色德育,教师为首。要让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做到“立字立人”,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我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多次邀请书法专家作专题讲座及书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书写技能和书法教育素养;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书法等级考试,把书法教育工作纳入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考评之中,并鼓励有一定书法基础的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向书法专职教师发展。几年的实践探索之后,我校形成书法教育的良好氛围, “立字立人”办学思想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
立足书法,着眼德育,我们还要进一步挖掘“立字立人”思想的内涵,从习字入手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大度宽容兼收并蓄的气度,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特色学校建设必将在教育改革试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作者:淮北市杜集区实验小学 张洁琼)
 
 
试论特色学校建设  
特色学校顾名思义就是指有特色的学校。它是对办学中能出色地完成学校教育任务,而又在整体上具有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学校的统称。它有三个突出的表征:一是独特性,拥有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颇具个性风格的优秀品质;二是高效性,执着追求愈加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三是相对性,建构在与一般学校比较基础上,不宜用孤立、片面和静止的态度来检视。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实际上亦即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学校个性或特殊性的过程,只有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个迥然相异的学校实体各自的特色,才能更好地捉摸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共同性。显而易见,创办特色学校是探究办学规律的简捷、必要的手段。学校条件不同,情况各异,在建设和发展上必须保持区别、必须体现个性。惟有建设特色、成就特色,才能更充分地展示学校自身的存在价值,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创办特色学校的实践价值认证
创办特色学校,对人才资源的开发、校园文化的塑造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繁荣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拉动人才资源的开发
如果说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基地的话,那么特色学校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殿堂。众所周知,美国的布朗克斯高级理科中学之所以被社会誉为“智商公立中学”,就是因为它培养出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两位将军、一位国防部长、一位黑人领袖和一大批精英,仅1950级的一个班就产生了两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和六位著名物理学教授。美国人之所以会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合众国”,是因为哈佛大学造就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企业家,曾出过六位总统和三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才的培养与学校的创办状况和风格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创办多个别具一格的特色学校。创办特色学校的目的和关键就在于培养合格、出众的人才,从而更高效地服务于社会。
学校是人群集合体,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兴趣、能力、价值观、知识水平、心理品质等都在客观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和分歧,而且伴随着社会多元化和环境多样化,这种差异和分歧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因此学校不能再寄希望于寻求那种一成不变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模式,并企图借以解决所有的学校管理问题。每一所学校都要立足于本校实际,在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和创建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独宠那种有鲜明的个性的人才,学校特色化实践恰恰与主体性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相呼应,只有认真创办特色学校,方能最终培养出有个性、显特长、富创造力的人才来。
(二)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任何一所特色学校的创办,都需要校长的深谋远虑、教师的呕心沥血、职工的辛勤劳作和学子的刻苦努力。但是,学校特色一旦形成,其办学理念、办学策略、办学行为、办学风格、办学成果就自然化作一种校园文化传统。特色学校具有个性化了的文化环境。分析异彩纷呈的特色学校,不难发现,它们所拥有的各种个性特点无论内隐抑或外显,总会潜移默化并实实在在地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打上烙印。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接受诺贝尔奖后,曾多次提到他在阿劳州立中学所度过的一年的补习生活,深切地感受到该校的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仰赖外界权威的教师们的纯朴热情以及民主行为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注:周昌忠:《创造心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第109页。)毫不夸张地说,阿劳州立中学崇尚自由创造的特色是爱因斯坦孕育狭义相对论思想之土壤。无疑地,学生的个性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文化氛围,学生生长在有特色的学校中,便非常有可能养成特殊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一定的个性特长,这在客观上就为学生初步确立了成才方向,奠定了成才基础。因此创办特色学校,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从而有利于处在其中的学生的个性形成、职业定向和未来生活。
(三)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
特色学校创办成功后,其办学历程同时也升华为一种经验,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传向社会,造成一定的社会舆论。于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便可能成为人们时常谈及的话题,成为学子们向往的圣地。这些经验不仅可供同类型的学校学习仿效,而且可在适当范围进行推广,如此就可以构建一种鼓励和争创特色学校的氛围,进而使某种特色逐步发展为某个地区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特色。近些年来,我国相继涌现出不少特色学校,而且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多种多样的经验总结、宣传、参观和学习活动,使得诸如愉快教育、和乐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等等得到了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去那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流弊,加快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拉动了教育工作的整体改革,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这既是对创办特色学校自身成果的总结,也是使我国教育进一步走向繁荣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应当特别指出,特色学校的创办对于学校管理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但是从深化教育改革的角度看问题,我们目前所需关切的更多的还是其实践价值导向。这也是每一位期望成就事业的办学者所应明确的。
二、创办特色学校的主要因素分析
办出特色之于学校可谓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涉及诸多方面,如宽松的政策、有利的舆论、杰出的校长、优秀的教师和必要的物质设备等。其中最重要、最值得强调的是校长和教师两大因素。
(一)校长是创办特色学校的主导
特色学校即校长个性特征的外显,它不仅体现着校长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而且再现着校长自身的工作威望和行为风格。诚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注:《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6页。)由此观之,创办特色学校的思路既已确定,校长素质便成了主导的因素,这也是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所决定的。考察各具特色的学校,不难发现,校长们无疑地属于独具个性的典型形象,但在他们身上也蕴集着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如渊博的文化知识、笃深的职业情感、独特的思维品质、完善的个性特征、成熟的办学思想、执著的优师观念、非凡的从教技巧、精湛的指导艺术、高强的科研素养和出众的管理才华等。一般地说,校长的上述素质越高、越独特,越容易造就特色学校,这都早已为实践所证明。
由于校长对创办特色学校具有决定意义,所以改进校长的选拔和任用工作,以适应一批优秀的校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任免校长的方式主要有委任制、聘任制、考任制和选任制四种,应当说不管通过哪种形式都可以产生素质优良的校长,但是针对现实中的某些用人不当的症结,必须大力推行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做法。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公平”原则下,通过考试的方式使公推的候选人取得选举资格;要在“公允”原则下,诉诸竞选演说的方式使能担大任者脱颖而出;要在“公正”原则下,借助教职工选举的方式实现竞争上岗;要在“公开”原则下,倡导任期届满评价制度以实行严格的管理成效监控。惟此,才能选拔出优秀校长,并保证优秀校长的最优化行为,进而更快、更好地创办有特色的学校。
(二)教师是创办特色学校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才能产生实际效果。所以,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皮亚杰明确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注: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26页。)由此看来,培养大量的个性特色突出的教师理当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前提。
特色出自于个性,因此特色教育出自于教师不同寻常的兴趣、气质、性格等,特色学校实际上就是一块由特色教师的兴趣、气质、性格等凝聚而成的美妙坚固、光彩照人的宝石。这自然就向教师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当代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才能、政治素质,而且要有真诚的爱心、童心、事业心,更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创新意识和人格魅力。师范教育工作应该善于研究优秀教师的一般特征,强化培养特色型教师的意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切实造就一批有个性特色的教师,为创办特色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师资培训工作也应当建立特色培养的指标体系,采取适当而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在职教师的素质,以保证在职教师的高质量。与此同时,在办学实践中,加大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实施优胜劣汰和优化组合策略,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特优教师并有效惩处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等也都是创办特色学校所需开展的工作。
无庸讳言,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对创办特色学校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人是万物之灵,办学主体的积极性的发挥是最紧要、最核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始终认为校长和教师在创办特色学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创办特色学校的操作程序探究
“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页。)学校领导者在创办特色学校问题上必须主动实践、勤于实践、坚持实践,积极探索实践操作的规律。
笔者认为,通常情况下,由一般学校发展为特色学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科研先行
科研先行就是把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基础和首要步骤。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实践需要科研的支持,所以要创办特色学校必先树立“科研兴校和科研先导”的工作思路和办学意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科研队伍,全方位、多视角、大幅度地开展针对学校自身特点的科研工作。在这一阶段值得注意以下问题:(1)要强化科研意识,广泛宣传科研对于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力求使人人为创办特色学校献计献策;(2)要健全科研网络,把创办特色学校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和动力,使所有部门都能关心特色学校的创办;(3)要加大科研力度,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及创办特色学校的对策;(4)要实施科研奖励,鼓励和鞭策有利于特色学校建设的科研行为,促进特色学校建设不断发展。
(二)学习借鉴
学习借鉴亦即学习和借鉴被本校视为偶像并与本校有共同点的名校的办学模式、教育方法和管理策略。其目的在于求“生存”。古今中外在特色学校的创办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该阶段应特别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找条件相近的名校学习,这样的学校与本校可比性强,容易把先进经验学到手;二是要进行独特的思维加工,多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不追求单纯的相似;三是要着重研究和学习名校的发展道路,克服教条主义倾向,力求效“法”而不效“仿”。
(三)选择突破
选择突破就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条件,从发挥学校现有优势出发,针对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大胆革新,先就某一方面实施高难度、大跨度的突破,摆脱外来模式的束缚。其目的在于求“发展”。为了突破,一些学校常常提出“一字型”的口号,如“树立一个教改典型”、“扶持一门优质课程”、“培养一班特长学生”、“做好一项省级达标工作”等。与此相适应,在具体做法上,又常常推举“一马当先”的骨干教师,寻求“一柱擎天”的资金来源,作出“一言为定”的战略方案,形成“一触即发”的改革声势,采取“一反常态”的工作举动,以求迅速高效地在局部形成特色。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是:(1)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要对各种办学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利用优势、革除弊端为重点进行突破;(2)科学决策 找准关键。要对创办什么特色、通过什么途径形成特色等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并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寻找出带有决定意义的突破口;(3)大胆实验,定向发展。要针对一个问题、一个方面、一个领域,不拘形式、不限方法、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地进行实验,勿求轰轰烈烈,但求精致专一。
(四)整合强化
整合强化就是在巩固单项成果的基础上,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分类推进,以特色项目带动其他工作,以其他工作促进特色优化,使局部特色发展为学校整体的个性风貌。在这一阶段学校领导不再满足于求发展,而是以创造为目标,成为办学艺术的积极开拓者,学校处处、事事、时时都在“走自己的路”,各方面逐步表现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色。在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是:(1)要由点到面,分类推进,做到“成就一点,特色一园”,消除浅尝辄止行为;(2)要统筹兼顾,优化组合,做到“整合一致,浑然一体”,避免弄巧成拙现象;(3)要积极进取,再接再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防止骄傲自满心理;(4)提炼校风,形成传统,做到“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克服朝三暮四倾向。
当然,创办特色学校的基本阶段是有序展开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发展和继续,一个阶段紧接一个阶段,不断向前滚动,由量变到质变,直至形成特色学校。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受阻,都不可能达成建设特色学校的目标。
 
 
对创建特色学校的几点想法  
 
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味,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呈现学校鲜明个性,拓展学校办学境界的立足点。
学校的管理体制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水平以及学校办学的特色。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以学校为办学主体的校本管理,进一步扩大办学自主权,允许和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办出自己的特色。结合多年来我校教育教学的管理经验,我认为创建特色学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准则
所谓特色学校,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创建特色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策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学校创建特色与学校的全面、规范发展并不相悖。特色是在全面和规范化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以创建特色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点带面.以核心带全局,以局部带整体,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177liuxue.cn/转载请保留出处。
创建特色学校,与实施素质教育并不矛盾。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校创建特色教育则是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合格”的基础上,创造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促进学生成才。因此,创建特色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另一有效途径。
二、形成全新的办学理念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根本所在
特色学校的本质是学校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的个性化。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它凝聚了这所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等特色。适合本校特点的鲜明的办学理念一经确立,并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学校就有了自我超越、追求特色的可能,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感召力也会得以增强。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开拓性的活动,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样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个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有“特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办学行为,才能找准富有特色的主题,确保学校特色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创建特色学校本身也是一个教育科研的过程,没有教育科研的个性化,也就没有办学的特色化,有特色的教科研活动,为我校特色教育的建设插上了一副腾飞的翅膀。学校的管理体制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水平以及学校办学的特色。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以学校为办学主体的校本管理,进一步扩大办学自主权,允许和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创新的教育教学制度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教学制度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校长应深谙此道,通过对教学制度的建立、改革与创新来体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具有各种才能潜质的人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激励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价值,逐步形成开放、有序的教学管理特色。因此,创新教学制度,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我校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社会视察和调查”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我们始终遵循“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教育自己是人生成功之根本,也是教育之使命”的规律,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法和自我教育习惯的培养。我校还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及其环境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支配力量,校园文化的品位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环境和所造就的人才的品位。通过建立有特色的课外活动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为使课外活动能够正常开展,我们把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每学期还举办各种演讲比赛、校园艺术节等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并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课外的学习活动体系。由于环境创设在人才培养,在形成学校特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把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作为治校实践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一旦被师生共同接受,就会成为引导他们追求理想、规范行为的无形力量,学生一旦得其精神必受益终身。
四、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灵魂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只有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一名好的校长除了要充当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外,还要围绕学校的特色主题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不断学习,启发指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培养他们成为学校特色资源的开发者。多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具体做法是:
1、抓好每周的集体备课、研究课、探讨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2、坚持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开展“五个一”比赛活动,即上一节优质课、写一份好教案、写一篇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制作一个好课件、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
3、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广泛开展教育科研。
4、切实抓好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训。
5、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参加以校本培训为载体的继续教育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学识水平的考试学习。
6、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进行考察学习,丰富知识,取长补短,提高业务能力。聘请有关的教育专家、市教研员到校作专题讲座报告或听课指导。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快提高,一支有个性、有特点、有风格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目标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
目标定位直接关系到特色的确定,关系到特色学校创建的成败。对一所寻求创建特色教育的学校来说,确定合适的目标非常重要,是创建特色学校的第一步。创建特色教育的学校,都必须确定一个独树一帜、鼓舞人心、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反映出校长独特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体现办学追求,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色彩。我校领导班子充分意识到:要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必须大胆创新,激活办学思路,寻求一条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办学之路。
六、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保障
创建特色学校,应加强管理,向管理要特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校特色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作为动力系统,将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支持力和推动力。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及教师考核评价等方面,结合学校创建特色教育的目标,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和调整,使管理机制与学校的特色目标和办学思路相匹配。如我们制定了教学奖励方案以及各种规章制度,为保证学校特色的形成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
特色学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我深信,只要勇于改革和创新,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开创我校灿烂而美好的明天!
 
 
如何建设一所特色学校
 
“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能不能办特色学校?”重庆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所长胡方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来电询问的,多数是农村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的校长,语气热切而又疑虑。
其实,这只是一个“伪问题”。因为从本质上说,特色办学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认和回归,而不是“投入—产出”的纯经济学考量。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无论位处都市还是乡村,无论声名卓著还是默默无闻,“特色”都是可以尝试和追求的发展思路,
日前,中国教育报刊社和重庆市教委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中小学名校长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的数百名教育专家和校长齐集重庆永川,就中小学特色办学展开问题研讨和经验交流。
与以往同主题会议不同的是,此次论坛并不限于特色学校定义、性质等初级问题的探讨,而是更多地梳理了特色学校的发展图景,不仅回答了薄弱学校能不能特色发展的问题,也为有志于特色办学的学校提供了行动指南。
薄弱学校有特色发展的可能吗?
——特色办学的第一步:特色资源梳理
“通过特色办学,学校能够把原本的劣势转变为自己的优势。”胡方在论坛上的发言让台下的校长们睁大了眼睛。此前,她也一直这样告诉向她求助的普通学校的校长们。如果说专家观点只是理论影响,那么特色学校校长的现身说法则带来了“事实震撼”。
对于浙江省台州市峰江中学来说,由一所农村中学发展为特色学校并不是偶然。7年前,卢献到峰江中学做校长时,学校中考平均分基本在全区末3位徘徊,学生和家长怨声一片,上级不满意,教师情绪持续走低。学校何去何从?这个问题让卢献一度很为难。
在审视学校的困境时,他发现最大的问题是诚信的缺失:学生、家长和教师互不信任,教师和学校领导互不信任,而学校领导之间也缺乏信任。相互猜忌导致人心离散、工作效率低下,学校似乎跌入了“谷底”。
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卢献就决定对症下药——从“诚信”入手改变学校。受商鞅变法“立木为信”的启发,卢献也为他的“诚信立校”行动策划了一个标志性事件:2003年教师节,他看教师们无望收到学生的鲜花和贺卡,就召集所有干部与教职工统一行动,主动上门听取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与建议。这个活动以及随后的改进措施,让学生与家长感到老师离自己近了,也让干部和教师们增强了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在外塑形象的同时,峰江中学努力应对“市场”变化,改革并整合原有结构,建立“突出自主意识、经营意识、服务理念”的管理新结构,实行工作包干责任制、教师服务承诺制以及面向家长与社会的定期汇报制度,同时在校内外开展各种诚信文化活动。短短几年,学校就摆脱了“谷底”的生存状态,成为一所远近闻名的特色学校。
“学校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调整改革自身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过程,因此,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学校过去的、现在和未来的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胡方说。
作为特色办学的第一步,她建议普通学校采用管理学通用的“swot分析法”对自身现状进行“特色诊断”,弄清学校的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风险(threat)。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的特色资源进行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特色办学的现实路径。
至于什么样的内容才能算得上“特色资源”?胡方为与会的校长们列出了长长的一串要素:学校创办情况和发展历程,历任校长和名师情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办学目标的传承与演变情况,校歌、校徽、校标、校刊等的沿革情况,学校独特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学校独特的制度与文化传统,等等。
论坛现场,当胡方演讲的ppt快速翻动时,台下“咔咔啦”的拍照声此起彼伏。与会校长们飞快地按动手中的相机或手机,在“抢拍”文字和图片的同时,也不经意流露了他们对特色资源的理解和共鸣。
特色办学有规律可循吗?
——特色办学第二步:特色模式构建
如果说每一所学校都有可利用的特色资源,那么,学校特色建设有无规律可循,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则是校长们紧接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此次论坛的一个侧重点。
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校长张雪龙把《特色办学:校长的智慧行动》作为自己的演讲题目。他解释说:“特色办学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现有的办学体制下,校长的自主空间是比较有限的,我们只是在螺丝壳里面做道场,这就更需要校长的智慧行动。”
在万航渡路小学做了18年校长,学校在张雪龙的主导下发展为“群众性教育科研”名校,他本人也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回顾18年的特色之路,他把学校发展概括为“学会参与、主动发展”、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和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均对应一个研究课题。
张雪龙是一个崇尚哲学思辨的校长,“没有哲学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教育,不能哲学思辨的校长成不了教育家”,“我们需要创造性地提出口号,更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类似的“名言”,他有很多。
对于特色办学,他的观点也是“哲学味”十足:“特色办学一定是合乎规律的,校长的智慧行动一定是体现在对规律的遵循上的。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以优化的过程去争取优化的结果。”
从万航渡路小学科研兴校的发展历程中,张雪龙梳理出三条有规律性的特色办学经验:一是在哲学思辨中准确定位,实现办学主体与办学客体的辩证统一,二是在精华继承中善于突破,实现快速发展与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三是在不懈坚持中循序推进,实现总结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强调“校长的智慧行动”,另一方面总结“特色办学规律”,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因为前者意在破旧立新,而后者似乎又在追求循规蹈矩。
张雪龙说:“校长要练就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看清本质,在千头万绪的实务中理出头绪的本领。因为再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其规律存在,都有其逻辑可循。办学的特色一定成就于潜心的办学实践中,成就于长期的执著追求中。”
香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詹华军介绍说,尽管在香港不存在“特色办学”的说法,但在硬件设施“千校一面”的情况下,香港中小学多数走的是“千校千面”的特色发展之路。总结其中规律,特色学校基本有着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课程灵活性大,教学多样化,课外活动丰富以及独特的校园文化。
从校长角度来说,建设特色学校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詹华军认为,有志于特色发展的校长需要具备四方面能力:能提出共同愿景,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实现科学管理,对教师有适当的激励。这其实修正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对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也许更应该说“一个好校长外加一批好教师才是一所好学校”。
特色教育能否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特色办学第三步:特色文化
2007年,卢献从峰江中学调至一所重点中学任校长。这是上级对他特色办学业绩的肯定,但当时很多人担心:蒸蒸日上的峰江中学,会不会因为他的离去走下坡路呢?
不过,时间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卢献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当特色成为学校文化时,特色学校就进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不会因为学校领导的调整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
论坛上,几乎每一位发言者都把“特色文化”作为特色办学的最高境界。因为文化的影响是最稳固、长远的,教育是影响人的工程,要追求长久效应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最终超越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层面,实现文化管理。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说:“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个系统、全方位的学校变革活动。在这一变革中,学校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文化传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与基础,学校文化建构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
重庆市合川凉亭子小学校原本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街道小学,但如今是闻名重庆的特色学校。这源于学校在1996年的一次大胆尝试——与重庆市交警大队和消防大队联合创建“凉亭小学少年警校”。经过10多年的发展,少年警校从最初的40人发展到如今的2000多人,实现了“全校皆兵”。
“齐步走,永向前”,在这个响亮的口号下,凉亭子小学不断扩大少年警校的规模,而且通过移植警营文化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凉亭子小学校长左亚在论坛上介绍说,学校把警营文化具体化为“以警健体,以警养德,通过以警育人,以警促智”,并从中提炼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后勤文化等,让校训、办学指导思想更鲜明。
从不规范到规范,从单一到综合,凉亭子小学最终实现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其实,凉亭子小学正包含了特色办学的依次上升的四个阶段,即项目特色、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张雪龙评价说,“特色是有灵魂的、整体的、渗透式的文化精神存在,它不是单独的实体和单项的成绩,但却是无处不在,可见、可听、可感受的。”
对于学校文化,张雪龙转述了一个形象的说法。1995年,当万航渡路小学的“学会参与”刚刚崭露头角,一位前来调研的教育专家对他说:“张校长,如果哪一天,无论谁走进万航渡路小学,不用你校长介绍,就能感受到,你们是搞学会参与教育的,人人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个个都是学校的主人,只有到那个时候,你们的学会参与才算真正成功了。”
特色学校能促进教育公平吗?
——特色办学第四步:特色价值转化
“办好特色学校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论坛期间,会场外的一条标语引起了与会校长们的关注和议论。这其实传达了论坛主办方的一个立场:特色办学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龚春燕说:“特色学校建设不是少数学校的事情,而是多数甚至每一所学校都应当追求并能够实现的。特色学校也不仅是城市所独有的,而是应该在城乡社会中共有的、普遍存在的。”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色市情。在经济投入相对不足,城乡差距相对较大的客观形势下,为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重庆市教委将中小学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放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钟燕介绍说,特色学校建设也是国外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一些西方国家,政府统一规划和引导特色办学。例如,英国教育部2003年宣布,英国所有中等学校都将成为特色学校。
目前,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涌现出一批特色学校,如重庆市巴蜀幼儿园的“创造教育”、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的“象棋文化——走好每一步”、重庆市九龙坡杨家坪小学的“立字立人——书法文化”、重庆市蜀都中学的“红色蜀都,善美人生”,等等。
在此背景下,重庆永川区实施区域性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战略,促进基层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以特色促均衡。永川区教委主任陈军说:“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区域整体推进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理性选择。”
陈军在论坛上介绍了“区域整体推进”的经验:以发展规划为纲领,引领特色发展;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支撑特色发展;以教研科研为抓手,牵动特色建设;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推动特色建设。
其中,差异发展策略显示了永川发展特色学校的可行性。根据办学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永川区对各所学校进行分类要求,划分发展的目标层次:薄弱学校发展优势项目,有项目特色的学校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明显的学校成为特色学校,并朝着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在鼓励学校自主发展的同时,永川区教委也建立了相应的评价、督导和激励机制。对于率先达到特色学校建设标准的学校命名并授牌,以典型示范来引领全区特色学校的发展。
论坛闭幕式上,龚春燕点评道:“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一所学校各有特色,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实现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如何创建特色学校 
 
一、             要依据自身优势确立特色目标,选准特色项目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即形成特色发展战略。  
确定的目标要反映出学校领导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体现出办学追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如边门镇大东小学环境优雅陶冶情操,开展系列爱家乡、爱校园、爱祖国“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从小立志,勤勉好学,长大为家乡,为祖国做贡献。学生情操得到升华,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教育成绩名列全镇前列,在凤城市花园学校评比中获奖。  
学校在选择特色目标时要考虑三个因素:即师资和生源,包括教师的学历、能力和学生的爱好、智能水平、经济水平等,这是特色建设的人力基础,办学条件。包括场地设施、教学设备、经费投入等,这是特色建设的物质基础。教育环境,主要指家庭、社会对学校特色建设态度,这是特色教育的群众基础。
二、在有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校长。  
校长是学校组织者和决策者,一个富有特色的学校必须拥有一位很有特色的校长,边门镇兴建小学校长郑玉彬同志是位年轻的校长,勇于开拓、科学管理,有创新意识和特色意识,据他发现个别学生,家庭困难,不爱学习,在校园中开展了科技在你身边活动,亲自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身边小科技、小发明活动”,几年来,仅仅60人的小学校,小发明作品在省、市、镇获奖百余件,他和他和学生应邀到省城参加表奖会,培养了学生成功者的心态,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实现了“合格+特长”的办学目标。  
校长的自身的创新意识,特色意识和独特的办学思想对创建特色学校至关重要,尤其是校长的特色意识和教育思想。因为特色不可能从外部移植,在形成学校富有创造性的整体办学风貌中,从特色项目的确立,到学校特色的创立,直至特色学校的最终形成,校长的特色意识和教育思想起着主导作用。
三、要有一支特色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创建特色学校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富有教学特点的教师是难以实现的。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得到全体教师的普遍认同,才能得到切实贯彻,全面产生实际效果。特色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根本所在,学校领导应该把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作为建设特色学校的重点来抓。
四、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突破口。  
各个学校的条件尽管千差万别,但每所学校都应该辨证地分析自身优势,并把此优势作为创建特色的“生长点”或突破口。
五、全体动员,共同努力。  
特色学校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达到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同和指导,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得到社会的协作与支持,还要加强舆论宣传,只有目标一致,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氛围,才能最终形成特色学校。
 
                                         (资料来源:学院科研处辑)
 
分享到:
  相关阅读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书目 2017/12/29
研究:好斗性格源自遗传 6岁后受环境影响 2017/12/27
书法进课堂 师资普遍缺 2017/12/2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 2017/12/19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 2017/9/12
一位战略科学家的追梦人生 2017/9/12
浮夸的“感恩宣讲”离真正的教育还很远 2017/5/31
传统习俗的继承要身体力行才好 2017/5/31
父母望子成龙,早教不应盲从 2017/5/26
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5/25
热点信息
Unit 7 How muc...
国培计划(2014)”——吉林...
再谈教师对办好学校的重要性
松原市名师培养对象人员名单

近期发布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初中青年班主任师德修养及班级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
学准则 扬师德 争做新时代...
修业且修心,你我共前行 ——“...
松原市教育学院教研员培训综述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国...
激发 唤醒 点燃—— 松原市教...
优秀教案怎么写?史上最全教...
[福建]2019年下半年起教师...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国培计...
松原市教育学院成功举办“国培计...
学院成功举办“国培计划(201...
CopyRight 2013 syjsyx.com All Right Reserved 松原市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沿江街717号 电话:0438-6190789 (投稿)E-mail:keyanchu11@163.com
吉ICP备09002781号-1